車禍的保險金到底是不是遺產?
有網友問,他的母親車禍過世,領到了:強制責任險、人壽險保險金、醫療費保險金,損害賠償金…等,由於當時爸爸叫哥哥去領,領完之後爸爸又叫哥哥轉給爸爸,這樣到底會不會有遺產稅或贈與稅?
這些收到的錢都要分門別類來看:
強制責任險的死亡給付,受益人是爸爸及子女,不屬於遺產。
人壽保險金如果指定受益人的話,依照保險法規定(除非是帶病投保,躉繳保險...或特別有逃漏稅情形),原則上是不屬於遺產。
醫療費或癌症險的保險金,原則上是由本人取得,這就屬於遺產的問題。
因為車禍造成死亡,賠償其他的親人的精神賠償,是屬於補償爸爸及子女的繼承痛苦,所以不屬於產遺產。 
如果當時為求方便由哥哥取得大部分的金額,日後要轉給父親,是否會被國稅局認定有贈與稅的問題?只要能夠明確舉證,依照個別不同的性質作說明,不至於會被認定為贈與。
律師建議,該由誰領就誰領,盡量不要代領,因為代理領取金錢之後再移轉大筆的金額,由於是二親等親屬間金錢的移轉超過220萬元以上,都容易被國稅局查核,發函要你解釋移轉資金的原因,挺麻煩的。
#心安傳財富
#恩典來守護
#保險金
#車禍
#遺產稅
#贈與
贈與稅 誰 付 在 元照出版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月旦財稅實務釋評第10期
‼同時訂閱《月旦會計實務研究》+《月旦財稅實務釋評》,各加贈1期‼
再加贈《裁判時報》No.100期特刊1本、〈專業贏家好禮〉書籍2本
👉http://qr.angle.tw/gyj
◾秋涼時節,正值學習旺季,本期雜誌推出精采好文以饗讀者。月旦時論單元,首先探討財政部預告將從明年1月1日恢復個人未上市櫃股票交易所得納入最低稅負,就此重大政策修正,潘俊男助理教授發表〈論個人未上市櫃股票交易所得納入最低稅負的影響〉一文,主要目的在探討個人未上市櫃股票交易所得納入最低稅負的影響與因應對策。
◾莊世金會計師最新力作〈資訊揭露與用力拔鵝毛——論不動產借名登記之課稅稅則〉,探討年來實務上重要的借名登記契約類型,此種契約由借名人與出名人約定由出名人出借登記名義,作為登記主體,以作為登記不動產的所有權人,其財產的管理、處分及收益仍由借名人掌握。本文試圖探討借名登記的誘因,及現行借名登記的課稅稅則,並探討借名課稅的理論依據,並提出相關的建議,值得讀者仔細閱讀。
◾保險給付實質課稅在台灣,雖然已有近二十年的歷史,但目前僅在遺產稅的稅基上,按經濟實質課稅,仍然循著租稅法律原則,以法定繼承人為納稅義務人,但當發生保險受益人與法定繼承人為不同人時,就發生享有保險金的受益人不負納稅義務,法定繼承人未領到保險給付,卻要承擔保險給付計入遺產稅稅基繳納遺產稅的不利益結果。封昌宏助理教授所撰〈人壽保險給付實質課稅,誰是納稅義務人?〉一文,以實務案例探討此種爭議問題,並提出解決之對策。相較於政府直接編列在預算上的公共支出,稅式支出是在政府目標與相關法律的租稅優惠規範下,讓原先可從納稅義務人徵到的租稅收入,成為政府稅捐單位收不到的租稅損失,一種屬於政府間接性的支出;又被稱為「看不見的國家預算」或「隱藏性的公共支出」。中華經濟研究院分析師蔡鳳凰精心之作〈稅式支出評估之重點初探——以台灣農業保險為例〉一文,以現行國內進行稅式支出的分析架構為主軸,說明稅評報告的分析編撰重點,以利未來的研究者,能有另一層實務上的參考。
◾近年來,數位貨幣買賣的課稅問題困擾著稅局、業者與大眾。財政部長曾在立法指出,依據中央銀行認定,數位貨幣非法償貨幣,買賣視同商品交易,因此應該課稅。目前虛擬通貨幣有三種不同類型,相關稅務問題的現況如何?台灣會計師、台北仙饌扶輪社社長鄭旭高所撰〈數位貨幣課稅與實務〉一文有相當深入的分析討論。〈涉外繼承及共有財產存活者取得權之法律及稅務問題〉一文探討繼承實務上極重要的議題,賴永發與陳寶月兩位會計師共同執筆就被繼承人或繼承人具有台灣以外之國籍,或在外國有住居所,或所遺留之現金股票或不動產所在地在外國,或被繼承人遺囑依外國法做成等,衍生法律適用和準據法等國際私法爭議,分析台灣法院判決涉外繼承適外國法財產制度,導致夫妻財產制和遺產範圍之不同認定,值得台灣稅捐稽徵機關進一步研議遺產稅或贈與稅之適用可能。
◾桂祥晟律師在爭點解析單元所寫〈土地出售後未過戶前出賣人死亡之稅務問題——最高行政法院108年度大字第2號裁定評析〉、黃郁升股長在學習式判解評析單元發表〈營利事業虛開發票推計收入爭議——最高行政法院108年度判字第340號行政判決之啟示〉,以及吳俊志律師、李依珊股長、吳鳳琴碩士、編輯部等在「函令解析」、「法令解讀」及「環顧租稅要聞」單元各就重要實務問題做出重要探討及整理,對讀者有極大幫助。
【#本期精彩內容】http://qr.angle.tw/3hb
《#月旦時論》
🎯人壽保險給付實質課稅,誰是納稅義務人/封昌宏
🎯 數位貨幣課稅與實務/鄭旭高
🎯論個人未上市櫃股票交易所得納入最低稅負的影響/潘俊男
🎯 稅式支出評估之重點初探:以我國農業保險為例/蔡鳳凰
🎯資訊揭露與用力拔鵝毛-論借名登記之課稅稅則/莊世金
【#爭點解析】
✒稅務訴訟之既判力客觀範圍——以納稅者權利保護法第21條為中心/高敬棠
【#學習式判解評析】
✒營利事業虛開發票推計收入爭議-最高行政法院108年度判字第340號判決之啟示/黃郁升
【#函令解析】
🔳經營學校營養午餐營業人課徵營業稅規範/編輯部
🔳共有人於拍賣過程中取得共有房地之課稅/吳俊志
🔳 個人或營利事業依貨物稅條例規定取得退還減徵貨物稅所涉所得稅認列方式/李依珊
【#法令解讀 】
✒農地免納遺產及贈與稅之介紹/吳鳳琴
【#環顧租稅要聞 】
• 重要稅務法令/編輯部
📍月旦系列雜誌,實體講座免費參加👉http://qr.angle.tw/gyj
再贈兩大好禮👉http://qr.angle.tw/bwk
🛒10月採購節,消費滿額贈coupon券:http://qr.angle.tw/p3e
👨🏫#月旦講座 線上自我進修學習,#隨選上課,#跨領域增進職能實力👉http://qr.angle.tw/9tb
📖「元照讀書館」單場9折,任三場 #享合購價2500元👉http://qr.angle.tw/7b5
【#11月新書推薦】
👉http://qr.angle.tw/mci
【#10月新書推薦】
👉http://qr.angle.tw/i6e
贈與稅 誰 付 在 律師談吉他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父母對子女的愛是平等的,但難免會有偏心的時候,偷偷寵大哥、大姊或小弟、小妹。當這樣的偏心跟財產扯上關係時,就會變得很複雜。
台灣有個常見的情況:
兒子和女兒在父母晚年時都細心照料他們,輪流看護、煮飯,生病時也都會到醫院去照顧。
爾後,父母安享天年,在兒女處理後事時,發現父母並沒有留下太多遺產。仔細一查,才得知早在父母在世時,就已經先把大部分的不動產、現金都移轉給了其中一個兄弟姊妹,而剩下的遺產都只是零頭。這時候進行分割,由於遺產所剩無幾,其他子女能分配到的遺產就少之又少。
上禮拜的繼承新聞,就是這種經典狀況,母親在生前就把財產贈與給女兒,兒子能分到的財產幾乎等於零,才氣得一狀告上法院。
(前情回顧:https://goo.gl/kPUWDs)
有些繼承人會來找吉律告狀,哭訴父母親太薄情,明明付出一樣的孝心與努力在侍奉,得到的卻只是差別待遇,詢問有沒有辦法能夠幫忙。
民法是有一條規定用來處理這種狀況,不過只有特定幾種狀況能用。
依照民法第1173條規定,若是因為【結婚】、【分居】或【營業】,從被繼承人那邊受贈財產,就要把這筆財產當作是遺產的一部份,而不是由受贈人獨享。
例如,父母親在過世前,為了讓小兒子新婚能夠順利,贈與小兒子100萬現金當作禮物。若父母過世時留有500萬遺產,在最後計算會把這100萬當作是遺產的一部分,來讓所有子女一起分,所以總共就有600萬給所有子女分。
反過來說,如果不是因為結婚、分居或營業的理由而贈與,那麼就會由受贈的小兒子獨吞這100萬,而所有子女最後能分的遺產總額,就只有500萬。
面對這種情況,吉律也覺得很無奈,尤其是傳統觀念重男輕女,這種事情最常發生在女兒身上。然而,法律尊重所有權人,父母想把財產給誰就給誰,並不容任何人置喙,就算你很孝順,也並無法要求法律多分配遺產給你。
這時,頂多也只能試著向受贈的子女請求分擔扶養費,如果父母生前的照顧、醫療支出都是由你負擔,而其他子女都撒手不管的話,這倒是一條可行的途徑。
有些民眾來諮詢時有先自己做功課,提到遺產與贈與稅法第15條規定「被繼承人死亡前二年贈與之財產,視為遺產」。不過,這條規定的意思是讓國稅局在計算稅額的時候把贈與出去的財產放進來算,稅額就會比較高,不是讓其他繼承人可以一起分的意思。從這一條來看,反而是讓繼承人能拿到的遺產又更少了。
法律並不是萬靈丹,尤其是碰到親情、倫理道德的時候,在法律看來公平的東西,對人民來說卻是冷酷又無情。生硬的法律,往往觸碰不到最需要溫暖的人心啊。
贈與稅 誰 付 在 【美國省稅】父母留房給子女,當心慘繳百萬贈與稅?移轉房屋 ... 的推薦與評價
美國 贈與 稅率計算教學|立即報名5/27 -6/4 講座台北、新竹、台中、台南巡迴! 更多省稅心法深度解析| 報名見影片說明跟留言. ... <看更多>